羊皮筏子-黄河石林景区 
欢迎您,进入黄河石林风景旅游网

羊皮筏子

早在千百年前,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浮泅过河,那时的羊皮筏子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已经差不多了。制作羊皮筏子,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,从羊颈部开口,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,不能划破一点地方。将羊皮脱毛后,吹气使皮胎膨胀,再灌入少量清油、食盐和水,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,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,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。

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,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,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,皮筏子就制成了。

10772177_203335.jpg
       河边上有许多羊皮筏子,有兴趣的游人可以体验一下“吹牛皮过黄河”的感觉。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,用羊皮或牛皮制作。因为制作简单,成本低廉,使用方便,加上黄河上游大部分地方为牧区,羊皮来源广泛,羊皮筏子便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。西北地区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记载见于《后汉书》,当时的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河时“缝革囊为船”。环游世界网版权所有。

f53cd42bcb6c4784b07ac25e5ef17d8a_th.jpg
      《水经注》《旧唐书》《宋史》中都有关于皮筏子的记载。近代对黄河上的“筏子客”和乘筏子的感受描写得最详细的是范长江先生的《中国的西北角》,1936年4月24日,范长江搭乘河州回民的牛皮筏子离开兰州30日到宁夏的中卫,然后换乘汽车去包头,在皮筏上度过了五天四夜。范长江当时所乘的皮筏,是由120个牛皮袋制作的较大型皮筏,“平稳宽舒,坐卧读书,皆甚相宜”。筏上有6个水手,分掌前后各三桨。。
羊皮筏子最发达的时期,大约是在清末时期,主要用于青海——兰州——包头之间的长途贩运,筏子客大多是河州临夏回民。黄河皮筏分大小两种,最大的羊皮筏子用600多只羊皮扎成,长达12米,宽约7米,前后各置6把桨,可载重二三十吨,顺流而下可日行200公里,从兰州至包头12天即可到达。小皮筏一般用12只到13只羊皮袋扎成,主要用于从郊区往市区运送蔬菜,渡两岸行人过河等。

羊皮筏子目前仍执行一筏子180元,最多可坐3人。



Copyright © 2017黄河石林 陇ICP备16002325号-2